Your are here: 首页» 承泽故事
2021-09-19-11-17

(1892年-约1925年)

光绪十八年(1892)三月,庆郡王奕劻(1838-1917)获赐承泽园,当时他接替醇亲王奕譞(1840-1891)任海军事务衙门总理大臣不到半年。

奕劻为乾隆第十七子、嘉庆同母弟庆亲王永璘之孙,生父为永璘第六子绵性。永璘去世后,相继由第三子绵愍、第五子绵悌等承袭爵位。后因绵悌无后,道光帝将奕劻过继给绵悌为嗣,并于道光三十年(1850)承袭辅国将军爵位。

了解清朝爵位承袭规矩,可能会对奕劻的承袭质疑,认为承袭的爵位起点太低。在清朝,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,自上而下依次是:和硕亲王、多罗郡王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、奉恩镇国公、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镇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、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、奉恩将军。“八分”是指宗室享有的八种待遇,包括朱轮、紫缰、背壶、紫垫、宝石、双眼、皮条、太监。

爵位的承袭有两种,一种是“世袭罔替”,每次承袭,爵位不变;一种是“递降袭爵”,爵位每承袭一次降一级,降到一定级别不再降。

按道理,奕劻的爵位属于第5次承袭,至少应该是不入八分的国公,可是奕劻接的是辅国将军。原因是庆亲王的后代们惹怒了道光帝,在爵位承袭过程中发生贿赂宗人府官员、争夺爵位等恶劣行为。幸运的是,奕劻袭爵不久,升职很快,于咸丰二年(1852)正月获封贝子,咸丰十年(1860年)正月被晋封为贝勒。光绪十年(1884)接替恭亲王奕訢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,主持外交事务并获封庆郡王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慈禧六十大寿之际爆发甲午战争,奕劻主动请缨,之后进爵庆亲王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奕劻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。

奕劻一生有两个标签,其一是作为皇室旁支,特别会讨慈禧的欢心,宗室爵位晋升速度如同坐火箭;其二是极度贪腐,比前辈和珅都有过之而无不及,多人多次告发慈禧无效,他与慈禧的组合加速了清室的灭亡。

作为晚清政坛最后三十年的关键人物、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中的最后一位,也有越来越多史学研究者认为奕劻身处晚清,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时局中从事政治博弈,他真实的动机、真实的能力和真实的历史价值有待进一步考证,尽量避免简单的“脸谱化”解读。

及至晚年,宣统帝傅仪退位,奕劻随之下野,闲居于天津,并于1917年在津病逝。长子载振(1876-1947)世袭和硕庆亲王爵(由当时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令)。载振1907年因接收贿赂引发弹劾被迫辞官,之后远离政治,并在1924年搬到天津庆王府。由于承泽园在1912年清帝退位后已成为奕劻私产,奕劻后人的私下处置方式,据传最后将承泽园卖给同仁堂乐家。